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7

温州金改满一月 小额贷款公司变村镇银行无定论

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批复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至今已满一月。

变化在切切实实地发生:从国家层面看,周小川、郭树清、项俊波等金融高层密集到温州调研;从地方层面看,浙江成立了由省长夏宝龙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温州市也对应成立了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



不过,温州“金改”仍在“争议”中前行,如事前各方高度关注的“金改”核心内容如“利率市场化”等问题并无涉及,而一些被明确的改革任务,如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具体标准如何实施尚无定论。

顶层设计是“服务实业企业”

4月25日,在全面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动员大会上《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浙江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边创边试”的方式推进试点工作,抓紧研究编制试验区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浙江提出,将在民间融资规范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多渠道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两多两难”问题和信用建设及风险防范等四大方面“先行先试”。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在试验区建设中,必须确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金融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搭建了稳健管用的渠道和桥梁,是否真正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融合互动,健康发展。”

“这次省里‘顶层设计’思路十分清晰,简单明了,归根结底就是改革要为企业服务、为实业服务。”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也认为,“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成效,主要不是看向上面要了多少优惠政策,也不是看成立了多少家金融机构,而是看在破解‘两多两难’等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上有没有突破,有没有创新。”

浙江省政府要求,温州方面要抓紧建章立制、创新标准等开创性工作。一方面,温州要出台民间融资管理暂行办法,省里也要尽早颁布实施浙江省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温州要创新金融标准。比如,国家还没有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标准,温州应积极探索,提出相关标准,争取率先实施。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8

最大“含金量”是鼓励探索

“温十二条”究竟有哪些“含金量”?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等专家认为,开放个人境外直投是“最大亮点”。

但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表示,之前大家热烈讨论的“银行利率市场化试点”这次没有获得通过,是“意料之中”,但又颇感遗憾。

“我们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温州不适合单独搞利率市场化,它不适合在某些地区做”,曾两次参加早期试点方案论证的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包祖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但浙江最后仍然报上去了,这不是说浙江的认识不够,而是浙江认为应该从基层报给中央一个声音。”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说,有些人认为“十二条”没有实质性内容,其实是误解。“国务院明确要求‘浙江省要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改革方案’,也就是说允许你在大框架下自行设定细则,如果国务院把细则都出了,那是不是没有细则就不能干?这不更束缚改革吗?”

温州瑞安华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成立3年多来,累计发放贷款100多亿,支持了1500多户小微企业和农户,与此同时,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注册资本金从起初的2亿元已经增资达到8亿元,资产总量也位居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前列,被此间市场人士认为是“最有可能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

该公司高级顾问陈寿清说,监管部门现行的相关规定表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需要银行参股至少20%,但这一规定令不少股东有顾虑“国务院的表述并未明确指出小贷公司怎么改、要不要变更股权,这么关键的信息我们不清楚,就不知道相关改革能推进到什么程度。”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说,温州市目前已经列出了20来条一揽子试点方案,让不同量级的民间资本,进入不同领域,并通过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引导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但这一细则目前还在审批环节,未能对外公布。

确保突破四个重点领域

浙江省政府要求,温州要对国务院确定的每一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分别设立项目组,负责该重点改革项目的推进和具体实施。

记者从温州了解到,温州市在近期已制定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草案,对国务院十二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分别细化和梳理出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并正在编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制订分阶段工作目标。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确保在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8

首先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温州将“金改”主要目标确定为: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其次是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温州产权(资产)交易市场试点建设,推进企业股权、技术产权、文化产权等产权交易。建立股权投资发展体系,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组建若干只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引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抓好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创新发展各类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科技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引导发展金融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再担保体系。

第四是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制定对资本类运作机构进行监管的系列配套方案,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组建涉嫌金融犯罪侦查支队,探索建立金融仲裁院和金融法庭。全面加强信用建设,构建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温州民资阳光化之路有多远?

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该平台集聚了民间融资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及监测体系等功能。此前,温州两家民资管理公司也挂牌运营。

民资管理公司和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率先“试水”,标志着将温州民间资本引向规范化、阳光化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金融改革的征途上,温州正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公司化形式运营,注册资金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目前已入驻的机构有全国知名P2P行业中的宜信、普信、速贷邦和温州本土的攀远经济信息等从事民间借贷融资对接业务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法律、银行等配套服务机构。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说,登记中心主要为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综合信息汇总及发布、借贷登记等综合服务,并通过相应的进驻机构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资金供需撮合以及融资信息、第三方鉴证、资信评价等专项服务;并由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对各方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温州先行先试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的另一个亮点是民资管理公司的应运而生。2月29日,温州首家民资管理公司率先试水———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开张营业,3月31日,温州乐清市东铁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试营业。

信通民资管理公司由瓯海眼镜有限公司等5家瓯海优秀企业和4名知名度高、信誉好的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经营项目包括资本管理、项目投资、资本投资咨询,核心是聚集民间资金,运作“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以及牵线搭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本投资对接的平台。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8

根据温州市政府政策,该公司通过3条渠道吸收社会民资:5家股东聚集自有资金1亿元作为资本金、股东额外增资、以私募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4亿元。公司总经理黄永平说“好比1块钱撬动4块钱,公司可聚集5亿元民间资金。”

首家“出炉”的信通公司董事长陈国光介绍,通过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引导民资走向“两化”,主要体现在,以专业的公司化资金团队运作,可有序地、名正言顺地聚集巨额民资和实施投资。目前试行阶段是1元钱撬动4元,今后公司经营得好,经有关方面批准,注册资金可增到2亿元乃至更多,那就可吸收民间资金8亿元以上。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温州市金融办了解到,温州还将陆续增开民资管理公司。而且,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原有30来家公司的基础上新增30家。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行长吴国联说,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成立能使民间借贷从黑暗走向阳光,从无序到有序,从非法到合法。但是如何引导登记人的积极性,如何防控借款人的资金使用风险,不让“地上”的借贷链条萎缩,都是值得探讨的。

负责创建瑞安市民资管理公司的瑞安市金融办主任杨军说,目前不宜过分夸大民资管理公司的作用,可将之视为规范民间借贷一条新的渠道,视为规避民间借贷无序运行、高利贷、偷漏税等“地下”形式的一条途径。

有关专家认为,民资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一方面是冲着引导民资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而来的,另一方面但它们本身又是企业行为,追求资本的趋利性,公司的定位“四不像”,有些方面如同“带着镣铐跳舞”,希望政府对试点工作尽量考虑一些灵活性,宽松性,允许在先行先试中不断完善。

对此,温州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先期试点的原则是审慎、可控,积累经验成熟后可逐步放开。

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再出发”

据温州市金融办估计,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4%速度增加———这一数字在温州民间的估计已经达到8000亿元甚至上万亿元。巨量民间资金长期在地下暗流涌动,除了集资借贷,习惯了“闯世界”的温州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让资本出海创富。

根据国务院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批复中的要求,温州将“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这意味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将在温州成为现实。温州人不用再为了境外投资专门开设公司,也不用把手头资金悄悄托付给海外亲友,经过便捷的投资渠道就能直接投资到海外。

“境外直投试点工作目前还没有正式启动。实施细则仍在等待国务院审批。”温州市商务局局长苏向青说。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9

来自温州方面的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境外投资额5352.7万美元,外汇资金汇出2139.04万美元,人民币境外投资176.7万美元。据温州市商务局的统计,近几年前来温州推介的众多海外投资项目中,90%的项目都是面向中小企业或个人投资者。

“这说明境外投资有市场、有需求。由于审批程序复杂,目前账面上看得到的境外投资金额,还仅仅是资本‘走出去’的冰山一角。”温州当地一名官员称。

事实上,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曾于2011年初低调试水,使温州一度成为国内首个放开个人境外直投的城市。彼时采用的试点方案也与此次上报中央的送审稿“几乎没有区别”。

根据温州方面当时公布的试点方案,凡是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拥有温州户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并取得因私护照的个人,都有资格提出境外直接投资申请。

温州此前公布的试点方案还规定,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单次不超过300万美元。如果是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

不过由于审批手续等原因,前期筹备近三年的试点,实施不到半月,便匆匆宣告暂停。

民资海外“自由行”的利弊之争

一旦温州个人资本能够直接“出海”,其中带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但有关金融监管安全的担忧也随之而来。送审方案设定的投资额度是否合适?投资便利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有多大?各方交锋,观点不一。

来自温州当地的一些声音认为,目前设定的投资额度并没有充分满足民资需求。温州民间投资促进协会会长黄伟健认为,投资额度“显然太少”。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过去资本变身“出海”是一种无奈,一旦出现波折,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往往难以受到保护,“灰色地带”也给正当的外汇管理带来了隐患,投资额度设定应当加大尺度。

温州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也坦言,个人境外直投单次不超过300万美元等金额设定,属于“保守”之举。

不过,外界对于风险的担忧仍然存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境外投资也存在风险,试验期间限制金额,也是考虑到风险。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12:49

外界一项较为集中的担忧在于,投资便利化是否会带来巨额资本外流。一些研究者提出,放开境外直接投资一是可以减轻境内外汇储备较多的压力,但同时也应注意防范风险,尽管目前只是计划在温州开放境外直投,但是也有可能全国的资金都通过这个出口向境外进行直投,流向境外的数量可能比预想的要多。

释放人民币国际化信号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等人认为,国务院此次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列出的“十二项任务”中,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折射出此次金融体制改革背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信号。

4月18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抵达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调研。成思危认为,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投,是资本开放的一个标志。

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近年来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认为,目前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结算的相对规模仍然较小,人民币不论是流出、还是投资回流都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被接受的程度。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认为,在目前国内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步伐的背景下,境外直投在很大程度上给民企“走出去”带来了利好。

在成思危看来,允许个人境外直投是温州金融改革“12条”中真正的大突破,如何利用好这个政策很重要。

成思危认为,投资人原本就是风险自担,但对外投资的风险大,投资人要考虑投资国的政治、金融、税收、劳资关系等信息,“这靠一个企业、个人做不到,政府要有一个配套的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和个人掌握这些信息,使投资者选准项目。”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除了温州之外,上海、天津两座城市也于近期递交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不过三个上报方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金改满一月 小额贷款公司变村镇银行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