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0:33

赵凯:他是刘海粟眼中的“三好学生”



年逾古稀的赵凯谈起往事依然思维敏捷。□记者商中尧摄(银财常熟配图)

银财常熟: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诗礼名邦、人杰地灵的古城常熟,造就了常熟籍著名书画艺术家赵凯的温文尔雅与谦恭真诚,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赵凯文化艺术的精气神韵和爱美情结。

5月3日,由常熟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情系故乡·纪念恩师刘海粟、曹大铁———赵凯书画展》将在常熟博物馆举行。昨天上午,赵凯先行抵达常熟,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人生第一画是在常熟外婆家的白墙上

赵凯老师虽年逾古稀,交流起来依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对往事的记忆犹如昨天。

赵凯告诉记者,他生平的第一幅“作品”是他3岁时在常熟外婆家堂屋的白墙上创作的。“我是1936年出生在上海的。从小,我就喜欢到处涂鸦。3岁时,我随父母第一次到常熟,晚上从南京路外滩乘轮船,次日天亮轮船到达常熟浒浦,换木船上岸,再乘木制独轮小车穿过金黄油菜花的田间小路来到外婆家。”赵凯说,从都市到乡间,一路上好似梦幻,尤其是看到外婆家门前河塘里有鸭子游弋,其中一只黑沙鸭体大而雄,居群鸭之首。滔滔江海中有冒烟的轮船,清清河塘里有成群结队的鸭子,这些在他童年的视野中留下了极其新奇美妙的印象。“两天后,我用铅笔把外婆家堂屋的白墙当作画纸,画了一幅长卷式水波绵延的画,画上就是我从上海到常熟的见闻,主角便是那只大黑沙鸭、一群鸭子和轮船。”

对这幅“长卷式壁画”,赵凯老师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激动。

小时候痴迷于随手涂鸦的赵凯对书法也分外钟情。每天夜里,大人在各做各的活计时,赵凯就在自家的红漆方桌上用嘴哈气,用手在桌上划字,划了哈,哈了划,每晚要好几个小时,乐此不疲。白天上学路上,赵凯总喜欢关注路边店家的招牌,每当看到他认为好的字就在自己的手心里“临摹”。

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和经济萧条的江南水乡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少年时代的赵凯时而感到光怪陆离,时而觉得幽寂、清静和原始、纯朴,恰恰是这些给了天真无邪的赵凯以多元的视觉感受,并逐步形成了唯美是求的倾向,并且主宰了他的艺术人生。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0:33

师从曹大铁学书画 初悟中国画神韵

而立之后,赵凯回到了老家常熟,开始了他一边种田一边教书的生涯。

对书画孜孜以求的赵凯在常熟一如既往地沉醉在他的水墨丹青世界里。

机缘使然,在常熟农民画家顾纯学的引荐下,1972年,赵凯认识并拜著名画家、当时已年届花甲的曹大铁为师。曹大铁是张大千的嫡传弟子,同时学书于于右任,是从事结构力学的高级工程师,又精通文史,尤其擅长词赋。

赵凯说:“我从曹大铁先生那里知道了什么叫中国绘画、什么是东方传统,曹大铁先生让我了解到五代、宋元的董巨马夏黄王倪吴等历代丹青高手和他们的手迹。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初悟中国绘画线和墨的神韵。我从博学鸿儒的曹大铁先生那里不仅学到了传统的中国画精神,精妙博大的中国书法艺术,还爱上了诗词赋。”

从曹大铁老师那里,赵凯得到了传统丹青的真传,他又用厚实的古典文学夯实了后来步向中国书画巅峰的基础。

古城常熟,人文荟萃,代有才俊。位居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清画坛四王之领袖王石谷等皆常熟乡贤。常熟古代以来,画有画派、诗有诗派、琴有琴派、印有印派,在常熟一地皆开宗立派,代代相袭。从青少年直至古稀,赵凯在这块被称为福地的常熟休养生息,文脉传递,灵气承继。

刘海粟上黄山 点名要关门弟子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大师刘海粟是南京金陵饭店的艺术总顾问。当时蛰居常熟农村的赵凯则被聘为金陵饭店艺术顾问。不久,赵凯全家移居南京。

1983年底,当时已经88岁的刘海粟大师慧眼识珠,收赵凯为关门弟子,并正式举行入室礼仪。“他的徒弟已经很多了,还要收我做弟子,可能认为相对其他人,我的书画诗词都比较全一些吧,他觉得我这个人还蛮老实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的赵凯微笑着。

刘海粟大师中西绘画兼善,中国书画沉雄练达,均显巨匠风范,其阅历之深广,胸襟之博大,是赵凯仰之弥高的原因。

1988年,刘海粟第十次上黄山。

当时,大师点名要赵凯陪伴他上黄山。“刘海粟第十次上黄山,这在国内非常轰动。因为当时,先生已经93岁高龄了。在黄山清凉台,至今还有一张照片,上面就是大师、师母夏伊乔和我在作画。这张照片当时被《人民画报》、《上海画报》和《中国画报》刊载。”

1994年初春,上海市政府为刘海粟先生百岁华诞祝寿。就在寿宴上,先生面对嘉宾介绍赵凯说,这个学生画得好,字也写得好,诗也做得好,当天现场人士戏称赵凯为刘海粟大师的“三好学生”。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0:33



1988年,赵凯陪刘海粟第十次上黄山。(银财常熟配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凯:他是刘海粟眼中的“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