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后的三大顾虑:洗牌危机 版图重塑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2073 2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2:2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财常熟:“名未归”背后的顾虑:顾虑一 金融业重新洗牌字号

章文贡

利率管制,最大受益者是银行;利率放开,最受冲击者也是银行。有理由相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态将重新洗牌。

银行版图重塑

在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将真正重塑中国银行业、金融业生态。

总的来看,中国银行业分层明显——以四大行为第一梯队的银行集团,牢牢占据中国银行业的半壁江山,十几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城商行,以及数以千计的农商行、农信社的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强弱分明的格局下,利率市场化是否可能带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局?

“不能简单判断利率市场化对大银行一定比小银行带来的冲击小。”在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看来,目前小银行并没有比大银行面临更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但小银行因为规模小,资本实力、客户资源弱,在存贷款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

“如果渐进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前定位较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受的影响会小一些。”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的研究报告认为,大银行因为规模和资本金基础,客户基础雄厚,在价格竞争上更有利,但大银行的主要客户群,大中型企业未来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如果大银行不能及时调整客户结构,也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凭借银行规模大小,简单判断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略显武断,具体的影响还需深入至各家银行的业务结构之中。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研究报告列举了受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小的银行所具有的三类特征。

其一,活期存款占比高,存款成本具有优势的银行(如:农业银行、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建设银行)。其二,中小企业客户占比高,贷款议价能力强的银行(如: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其三,中间业务表现突出的银行。

不难看出,第一、第三个选项,国有大行优势明显。目前,四家国有大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普遍在50%以上,远超中小银行;四家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普遍达到20%以上,超过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仅10%左右的水平。

“利差方面,预计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受利率市场化冲击较小,多数股份制银行的存款成本将承受较大压力,不过部分议价能力强的银行可将压力转嫁给客户。”广发证券(000776,股吧)也认为,中间业务方面,国有银行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收入水平较高。

农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胡新智还表示,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有竞争也有合作,合作的机会可能增加。例如,大银行利用其系统、技术、网点优势为小微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融资。

“利率市场化将加速商业银行的分化,同质化竞争或将有所减弱。”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称,今后将出现一批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银行、资金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等特色银行,也将出现一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

非银机构崛起

“如果利率放开,非银行业就可以获得新的竞争机会。”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认为,利率放开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了更自由的空间,从整个金融行业来看,银行业的相对份额下降将会成为趋势。

一直以来,银行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90%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末,信托业资产规模4.8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6万亿元;而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2011年末其债券托管量约为21万亿元。

而从社会融资总规模来看,2012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不算上外币贷款,仅仅是人民币贷款就占到2.46万亿元,占比63.5%。

在利率管制时代,银行业是最大的受益群体。而利率放开之后,此消彼长,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大的空间。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便是,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成本的增加,迫使银行追求高收益资产,对收益率较低的大型企业支持力度将降低。大型企业也将更多地转向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惠及债市、股市。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还表示,包括美国在内,成功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利率市场化之后,融资去中间化效应明显,非银机构在整个金融业态中的重要性增加。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利率市场化不但将重塑中国银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银行业一家独大的金融生态格局。
特意跟你分享,打赏偶鼓励下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微博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楼主|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2:24 | 只看该作者
利率市场化“名未归”背后的顾虑 顾虑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

于舰

一辆车不上保险就上路,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都会感到不安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托底,与此情形相似。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关言论多认为“改革条件已经具备”,但一直未开出时间表,究其根本原因,也许就在于一些个体金融机构的改革尚未完成、相关保障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还未建立起来。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于金融改革方面的表述也说得非常清楚,关系金融稳定的金融安全网三道防线——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证。有金融界人士指出:“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环境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完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全国整个金融体系这一盘大棋中,由于各个金融主体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要它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利率的“自主定价”,的确是一个难题。

这一现实问题其实已在监管层的考虑范围。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个可选择的方案是,允许符合财务硬约束条件和符合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要求的合格金融机构,扩大自主定价权;以建立健全对竞争秩序的自律管理作为过渡,让上述机构开始实行利率自主定价。”他同时称,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十多年前就说要来了,但多年过去一直未见踪影,没有这道保险网,利率市场化的开始似乎还有距离。

据了解,目前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设计正在进行,旨在推行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而在相关利率市场化三大安全网的建设中,存款保险制度被认为是如果在银行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处理善后事宜的一道屏障,如今这项制度还“千呼万唤未出来”。

一位金融业界人士指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完善金融机构准入退出机制,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采取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使问题金融机构顺利实现市场退出,并将其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为我国金融机构破产法的推出奠定基础。”据了解,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更倾向于所有银行都纳入保险范围。

“如果一辆车不上保险就上路,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都会感到不安全,利率市场化中的银行与存款保险制度与车上保险是相似的道理。”曾担任过多家金融机构法律顾问的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丁少云表示,参照国际上像日本较为成功的经验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合理运作必须有完善的立法体系来保障,而存款保险费的存在也将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那么对银行创造利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我国目前银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多数银行支付保险费不存在问题,只是运营好的银行参保动力或许不足,而运营处于弱势地位的银行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或许将使银行转嫁成本。”
特意跟你分享,打赏偶鼓励下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银财常熟 发表于 2012-5-3 22:25 | 只看该作者
利率市场化“名未归”背后的顾虑 顾虑三:存款保险制度水土不服

聂伟柱

康子冉

进入2012年,特别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讨论开始升温。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成为利率全面放开的前提。

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设计为一种强制保险?又该如何避免这一制度在中国水土不服?近日,本报特邀请业界、学界的四位专家来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年初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迅速升温。在你看来,存款保险制度是不是利率全面放开的前提?当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时机是否成熟?

曹凤岐:实际上,这几年存款保险制度一直在讨论,无所谓成熟不成熟,目前是需要实际推动的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做与不做,而是做的话选择哪种方案。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今年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相关制度应该会在近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正确的制度部署。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廖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厘清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管制的功用是什么。

利率管制服务于两个目的:其一,将资源分配到决策者希望投向的部门。其二,创造一个比较宽的利差空间,让银行有能力吸收潜在的风险,同时,也为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供资源、帮助。

存款保险制度也有两个作用:其一,通过适当、动态的保险费率限制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行为。其二,为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提供必要的经济资源。

存款保险和利率管制都有限制银行风险过度承担的作用,但要发挥这一积极作用,都依赖有效银行监管作为先决条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替代关系。至于为优先部门获取廉价资金而服务的利率管制,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的,其放开与否和存款保险的引入更多没有任何关系。

从时机上看,从2003年末以来,中国银行业展开的一系列改革,如商业银行的注资和股改,风险管理技术的引入和经验积累等,为实现有效银行监管从而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还有一些基本要件依然有待完善,如便利问题银行顺利实现市场退出的司法措施。

对于中国而言,理想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起到抑制银行去过度承担风险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为帮助问题银行“找钱”的水平上,“找钱”只是一个最末位的目标。

林采宜:存款保险制度将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它谈不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启动,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奏响了序曲,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让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促进金融市场结构多元化,当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时机是合适的,它为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从事存贷款业务创造了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

日报: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单一付款箱型”,只负责赔付储户的存款,这以英国为代表;“风险最小化型”,除负责赔付外,还具备对银行的重组甚至监管等广泛的功能,这以美国为代表;“中间型”,其功能介于前两者之间,以日本为代表。中国应该走何种道路?如何避免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水土不服?

廖强:单一付款箱型模式在中国不太可行,原因在于此模式基本上只是一个提供问题机构处置的经济资源的模式。英国能够这么做,是因为其有一个良好的监管和法律体系,为金融机构退出提供所有必需的资源。

必须承认,中国相关制度的配套完善需要时间。例如,相关法律制度还很滞后;已有监管措施的落实也不理想,需要时间完善。因此,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时,应统筹考虑风险监控和问题机构赔付的双重功能,弥补其先天不足之处。

曹凤岐:存款保险制度最初来自美国,采取的是限额保险,美国10万美元为限全额赔付,超过这一金额则按比率赔付。我认为中国在方案选择上也不应该采取全赔,而是对小额进行赔付甚至全赔,而大额存款肯定要采取限额赔付形式,这一点要在建立制度时明确。

另外,存款保险制度不是由存款人缴纳保费,而是由金融机构来缴纳保费,主要是在金融机构破产的情况下才进行保险,而中国的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中国是国家再保险,包括过去实行的通货膨胀利率补贴,实质上都是国家再保险,所以中国要利用存款保险这一制度,来培育一个市场化的保险机制,让国家不再承担这种义务。当然,中国规模较大的银行破产的几率远远低于西方,当然也要意识到,即便是西方国家大银行,比如对花旗银行的救助,也不是通过存款保险的方式,而是通过其他方式。

日报:如何评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加入存款保险的意愿?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是一种强制保险,即任何存款类金融机构均需纳入保险?

廖强:在历史上,银行自愿参加的非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

原因在于,银行的风险模式和一般企业很不同,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传递性。如果存款保险可以选择,可能带来逆向选择,差的银行选择保险,而好的银行选择不保险,使得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在财务上不可持续。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经营是建立在公众信心之上,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形下风险容易传递,当差的银行发生挤兑时,好的银行也难以幸免。

因此,不管各类银行意愿如何,存款保险都应该覆盖全部存款类金融机构,避免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林采宜:存款保险制度既然是一种制度,当然应该强制执行。“任何存款类金融机构均需纳入保险”一方面有利于对储户存款安全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

日报:存款保险必然涉及保费,如何评估存款保险给银行利润的冲击?从资产规模看,大银行实力强,可能保费低;中小银行风险大,保费可能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否将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胡新智: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马太效应。但更进一步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部分中小银行风险大,可能出现倒闭,另一方面,竞争者的退出,净化了市场环境。在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中,中小银行经营将更加合规、稳健。

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后,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合作机会将开始增加:大银行承担批发银行的角色,利用其系统、技术、网点优势为小微金融机构融资,从而最终实现二者的双赢。应该看到,这可能是今后银行业的一个大趋势。

曹凤岐:大银行的风险小,小银行风险大的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不管如何赔付,大小银行应该在一开始统一费率,然后考虑小银行的风险较大,再另当别论。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就采取了差别费率,那么小银行就没法做了。

在国外的存款保险制度,也采取的是统一的费率,一旦出了问题再作相关的调整。同时,即便是差别费率也应当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这样一旦保险费率高,则相应贷款利率也会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民间借贷利率高,因为它们的风险覆盖面大。所以在允许高利率的情况下,调高小银行的保费是可以的,而在利率没有市场化情况下,是不合理的。如果看保险业的其他领域,基本也是统一费率,然后根据保险标的的风险大小再附加一些费率,所以存款保险也应该在统一费率的基础上再差别化。

日报:倘使日后存款保险制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已经实施,那此后中国还应该完善哪些金融基础设施?

曹凤岐:除了存款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利率市场化后的指导利率的问题。由谁来确定指导利率非常重要,比如外汇市场的挂牌的汇率价格,如果不这样运作,可能导致我们的利率马上就会高企,出现一个利率持续高涨的阶段。所以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让大的金融机构协商利率或者银行业协会有一个指导利率,在这个基础上上限浮动才可以,如果这个机制不形成的话,就很难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
特意跟你分享,打赏偶鼓励下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银财 微博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银财:与百万会员/连接金融与生活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商务热线:

13912629552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5号创意园107B

邮编:215021 Email: banxco@163.com

银财苏州  苏ICP备09039951号

QQ- 银财触屏-黑屋- 银财常熟    |

苏州网贷联盟创始会员单位 | 苏州理财联盟创始会员单位 | 苏州金融科技创始会员单位